发布时间:2022-02-28 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 点击数:72385次
多重政策驱动下2020-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2020-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巨大冲击持续显现,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度关联,并涉及到资源、环境、碳减排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深入回顾特殊时期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并探究其实质,对行业未来发展有高度借鉴意义。
一、2020--2021年度再生资源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回收量保持高速增长
2020至2021年,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我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
受新冠疫情初始爆发影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价格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较大影响,回收量下降较大,回收价格出现较大回落。但随后,回收量、回收价格逐步回归正常区间,回收价格逐步呈上涨态势。2020年全年,我国10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了3.8亿吨[1],较2019年增长了7.3%;较2020年GDP增长率高出4.95个百分点,回收值接近1万亿元,可以看出行业发展的高韧性,对突发疫情的适应能力很强。据估算,2021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平均提高10%以上,达到4.2亿吨左右,回收值在1.1万亿左右。
表1“十三五”期间我国10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GDP变化情况[2][3]
2009年至2020年,我国GDP由348,517.7亿元上升到1,015,986.2亿元,年均递增7.18%。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回收量日益提高,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由2009年的1.4亿吨,上升到2020年的3.8亿吨,年均递增10.20%,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见图1)。可见,近些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迅猛,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1 2009-2020年我国GDP、再生资源回收量变化图
以废纸为例,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回收纸回收量保持整体上行态势,2020年我国回收纸回收量达到6511万吨,同比增长4.2%,再次刷新了历史的最高回收纪录。市场交易额约为1351.1亿元,同比增长4.1%。
图2 2015-2020年我国回收纸回收量及其增长速度
(a)废纸价格指数
(b)废钢铁价格指数
(c)废铜价格指数
(d)废铝价格指数
图3 2020—2021年废纸、废钢铁、废铜、废铝价格指数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国内主要再生资源品种价格影响显著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2021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基本达到了从2010年以来的新高,形成了比较有利的卖方市场,而且交投相对活跃,企业效益普遍较好。比如进入基金补贴目录的废家电拆解企业在基金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受益于拆解物市场价格的上涨,保障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图4 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废铜与铜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沪铜2201合约代码cu2201与《再生资源信息网》价格指数
图5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废铝与铝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长江有色A00铝价格走势与《再生资源信息网》价格指数
图6 2021年我国再生资源废钢铁与钢铁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螺纹钢HRB400E200MM走势与《再生资源信息网》价格指数
三、国内对初级原材料的需求促进了再生资源行业的高速增长
2020年是全面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的元年,我国停止废铜、废铝、废塑料、废纸等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进口。为了保障国内生产行业的原料供应,有关部门出台了进口再生钢铁原料、再生铝原料、再生铜原料等国家标准,将符合国内环保管理要求的洁净再生原料以产品形式进口到国内市场,对国内原料的供应给与了必要的补充。但由于我国是钢铁、造纸、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原料供应仍然存在较大挑战,因此建立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至关重要,国内再生资源对我国初级原料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202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再次明确“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有关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推动建立国内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国内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的力度。
四、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还存在薄弱环节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要求,未来将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必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回收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助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对标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及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以下五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
1、回收体系建设存在三大难点[4]
一是行业属性和定位不明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回收体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废旧物资流通体系,越来越多的承载着城市综合固废收集和消纳功能,回收体系的社会环境属性逐渐大过市场属性,原有以个人回收为主体、无序经营、充分市场化的经营业态与对回收体系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产生了矛盾。这个根本矛盾需要重新定位回收体系,从而配套相应管理办法和发展定位,将回收体系规划纳入城市综合发展规划,解决了到用地难、备案难、经营难、管理难、合规纳税等问题,实力企业不敢进入等诸多难题也会随之而解。二是体系建设的规划和发展重点不明确,目前我国缺乏国家层面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顶层规划设计,据我们了解,只有黑龙江省、长沙市等为数不多的地方政府部门专门做出了“十四五”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各地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回收体系重点环节、建设模式、关键支撑等理解模糊,亟需顶层规划设计的引导,尤其是与当前大力推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没有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三是《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应及时进行修订。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基本都是十几年前制定的,颁布之初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条款中规定的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罚则等方面都是基于当时再生资源的发展情况所制定的。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随着新的发展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相应法律法规的法律层次和效力差、诸多内容与目前实际脱节,已不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双碳”的新要求,有必要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新做法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中。
2、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优质回收利用企业集群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