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1 来源:陕西网 点击数:24390次
陕西省政协委员赵玄:建议促进新能源产业企业与回收体系企业合作 共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前景有多大?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233GWh。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动力电池装车量的攀升,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进入到规模化退役阶段。出席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新经济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赵玄向大会提交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建设中西部循环经济中心》的提案。
赵玄委员介绍,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车总产量102万辆,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175个百分点,产量同比增速居全国第一,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装车量。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按照动力电池平均5-8年寿命测算,我国首批新能源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临。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赵玄委员调研发现,当前我省在电池回收体系上仍存在三方面问题。
电池回收企业数量与产销量不匹配,存在供给短缺。从2018年开始,工信部陆续发布了5批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共计156家,全国有24个省市行政区拥有白名单企业,陕西省仅有1家,泛中西部省份范围内也仅有不到5家,这与陕西省强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匹配。
行业监管较弱,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法规体系、行业标准化尚不完善、市场混乱、经营责任不明等问题,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没有进入正规回收渠道。动力电池中的有机溶剂及其分解、水解后的产物若得不到科学处置,会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长达50年的严重污染。
人才缺失显著,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服务涉及化学、电子和信息等多个领域,对新能源行业的“产学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上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赵玄委员建议:
首先是建设中西部动力电池回收中心。一方面,通过土地与税收等政策,鼓励本省现有主机厂、电池厂等积极建设回收体系,通过秦创原等平台发展一批优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投资和引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促进新能源产业企业与回收体系企业合作,共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与陕西成熟的新能源体系形成配套,闭环全产业链,促进协同发展。
其次,完善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出台地方性法规,构建完整有效的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和回收标准,明确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鼓励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化,加强各主管部门协调,强化对回收主体的监管,建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监管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提高对因不正当回收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的处罚标准。建设“城市矿山”,实现锂电池原材料的再利用,缓解电池金属的供给约束。
最后,健全科研人才和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和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学习长沙先进经验,支持高校积极开展动力电池回收相关课题研究,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科创平台优势,鼓励高校在秦创原设立相关实验室和孵化器,打通“产学研”合作通道。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开设更多的新能源与回收分类专业,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政策,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职业人才,补齐相关人才短缺,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
(来源:陕西网 原文题目: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陕西省政协委员赵玄三条建议来破解!)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