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2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点击数:46216次
导 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方案》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以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为抓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2023〕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技厅(委、局)、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国家能源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年8月3日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2023-2035年)
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对于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深远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系统提升标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以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为抓手,统筹推进新产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充分发挥新产业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不断提升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加快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优化产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布局联动机制,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坚持应用带动。面向新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应用牵引,强化创新成果迭代和应用场景构建,着力打造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模式。
坚持系统布局。强化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协同,统筹推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型标准研制,全面加强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复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坚持工程推进。紧密围绕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科学确立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中长期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进度安排,加强工程化推进,注重阶段性成果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结合我国新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凝练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高效协同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1.协同推进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实施。聚焦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发展战略,开展新产业标准需求分析和研究,强化标准对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技术支撑。围绕落实国家、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加快关键和急需标准研制与实施,有力支撑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坚持标准与产业政策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鼓励在产业政策中引用先进适用的标准,助力产业政策落实落细。
2.协同推进新产业各类型标准研制。紧跟新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国际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联合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聚焦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等重点领域,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围绕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研制。加强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重要产品和典型应用等行业标准研制。鼓励社会团体快速响应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3.协同推进新产业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覆盖新产业标准研究、制定、宣贯、实施、复审、修订、废止等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实现标准制定与实施信息反馈的闭环管理。鼓励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开展新产业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对标达标,促进新产业标准的应用推广。动态跟踪评估新产业标准的实施效果,及时开展标准复审,确保标准满足新产业发展需求。
4.协同推进新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化建设。加强新产业标准中关键技术指标的试验验证,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研制一批新产业重点领域计量技术规范,提升计量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加快重点领域可靠性与质量提升标准研制,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加强新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新产业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一体化服务能力。
5.协同推进新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与管理。紧扣新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完善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结合实际适时组建新兴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生态体系各环节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重点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组织考核评估,持续提升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成效。
6.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标准化融通发展。依托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等,面向企业开展标准专题培训和诊断服务,指导企业提升标准化能力,鼓励企业制定技术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强化“一流企业做标准”理念,发挥好龙头企业在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和供应链主导地位的优势作用,加强与关键配套环节中小企业的技术协作,联合开展标准研制,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推进、上下游协调配套的工作格局。鼓励优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研制团体标准,参与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二)强化标准支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能力
1.提升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水平。建立标准研制与产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推动将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和水平作为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的设置依据。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标准研究和验证。推动将标准化成果作为重大项目的主要产出指标,纳入科技计划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产业化水平。结合新产业发展实际,适时建立技术成熟度评估标准体系,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依据标准开展新产业技术成熟度评估。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