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点击数:35450次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
7月1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金贤东、综合司司长袁达、运行局局长李云卿、价格司司长万劲松、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出席发布会,就二季度及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重点地区经济运行情况,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价格形势及走势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情况介绍
金贤东:回首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经济运行轨迹,前2个月我国经济开局良好,3月下旬受疫情反弹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经济要稳住、疫情要防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5月下旬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近期,上半年及二季度经济数据正在陆续发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为积极回应媒体等方面对经济形势有关问题的关切,今天我们举办吹风会,解读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吹风会的主题包括3个方面:一是二季度及上半年宏观经济和重点地区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有关情况;三是价格形势及走势。围绕这3个方面,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运行局局长李云卿先生、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先生、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先生、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先生、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先生,共同出席今天的吹风会,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影响,请问如何评价二季度以来的中国经济形势以及下一步走势?各地区特别是重点省份经济恢复发展态势如何?
袁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陡然增加,经济运行在3月下旬到5月中旬出现波动。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
从产业运行看,夏粮再获丰收,工业、服务业明显好转。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增产29亿斤。工业运行在经历了4月份的短暂下降后,5月份重回正增长,6月份生产继续加快,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4%,明显快于上月;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服务业经营好转,6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上升5.8个百分点至61%。
从市场需求看,投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居民消费持续回升。从投资先行指标看,前5个月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3%。近期又新增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000亿元,项目建设保障力度加大,投资关键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外贸增速有所加快,6月份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4.3%、22%、4.8%,增速比上月分别加快4.7个、6.7个、2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稳步恢复,端午节期间市场消费明显回暖,网络零售较快增长,6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长1.7倍。
从重点地区看,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的12个省份,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3,目前看大多数省份保持正增长、增速有望快于全国,比如福建、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较好发挥支撑拉动作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好于全国整体水平,江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省份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省份经济明显好转,上海、吉林等地区企业更是“铆足了劲”,加速回补前期“缺口”,上海重点企业用电量是去年同期的1倍多。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在采矿业及部分原材料行业生产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日报记者:入夏以来全国持续升温,各地也在加速复工达产,对电力等能源需求攀升。请问今年围绕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采取了哪些措施?能源迎峰度夏保障情况如何?
李云卿: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至关重要。今年以来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受重点行业用电增长、气温升高等因素影响,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快速攀升,7月13日全国调度发电量达到278.54亿千瓦时,最高调度负荷达到12.22亿千瓦,均创历史新高,用能需求明显回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综合协调,强化调度平衡,狠抓措施落实,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组织各产煤省区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积极挖掘增产潜力,有效释放先进产能。1-5月,全国煤炭产量18.1亿吨,同比增长10.4%,6月份以来保持较高产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发电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4亿千瓦,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规模降至多年来最低水平,燃气发电顶峰出力明显增加。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1-5月全国原油产量8569万吨,同比增长4.1%;天然气产量9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供需衔接。组织开展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确保电煤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统筹做好运力安排,运输平稳有序,上半年国铁电煤运输6.9亿吨,同比增长9.1%。目前,统调电厂存煤1.7亿吨,同比增加近6000万吨,可用26天。逐企制定成品油增产保供方案,组织供气企业和各地基本完成全年和供暖季合同签订,为持续稳定供应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化电网调度,多发水电减少电煤消耗,保持核电安全满发,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多发满发、能用尽用。1-5月,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2.4%,远高于近12年7.6%的平均增速。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目前第一批项目已开工超过9500万千瓦。
四是加快推进能源储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储煤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存煤能力,保障高峰期用煤需求。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做好生产运行调度,保障成品油供应充足稳定、天然气供需平稳,目前地下储气库已完成全年注气计划进度的60%。大力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鼓励发展新型储能设施。
通过综合采取上述措施,能源保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入夏以来能源供应总体平稳有序,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紧扣保供稳价目标,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确保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中国日报记者:上半年,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请问我国物价形势如何?
万劲松: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到8%以上,创近40年或有纪录以来新高,昨晚美国发布的6月份CPI涨幅更是高达9.1%,再创新高。而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CPI平均上涨1.7%,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物价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地保障了物价基本稳定。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方面,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调控稳定生猪产能,强化蔬菜产销衔接,千方百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乌克兰危机以来,我国食品价格平均上涨1.4%左右,远低于美欧国家7.5%—9.5%的涨幅。能源方面,我国持续加大煤炭增产增供力度,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稳定用能成本,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始终保持基本稳定。而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居民用电、用气价格大幅上涨,比如5月份欧元区电力价格同比上涨30%左右、燃气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0%左右。
总的看,上半年稳物价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反映出我国重要民生商品、重点大宗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保供稳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中国证券报记者:请问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我们知道,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较快,是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能否重点介绍一下汽车产业运行的有关情况?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