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ELVE,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
地方政策

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

发布时间:2023-03-14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点击数:78057次

1678859426282288.png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 (2022—2025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相关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3月1日


附件1

《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形势

(一)“十三五”以来主要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打好清废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着力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和利用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1.推进机制更加健全。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推进机制更加有力。围绕打赢清废攻坚战,陆续出台《浙江省清废行动实施方案》《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浙江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在全国率先实施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2.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加快提升。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13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4个、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46家、绿色设计产品350种。大力推动制造业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形成以电厂粉煤灰、钢铁厂冶金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企业循环型产业链。着力推动统一收运体系建设,2021 年底小微单位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实现县级行政区全覆盖,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平台 183 个,服务企业超过14万家。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207万吨/年,是2015 年的近3倍,历史性实现设区市产处能力平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高出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

3.数字化治理迈出坚实一步。开发"无废城市在线"数字化综合应用,构建"1+7+N"(1个主驾驶舱、7大模块、N个子场景)的框架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五大类固废多跨协同。上线以来,覆盖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17.6万家、运输单位2.5万家、处置单位742家,监控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运处置165万批次、2989万吨,线上预警15万批次,基本构建了全过程闭环监管体系。2021 年,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我省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首个“无废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试点。

4.污染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治理百日攻坚、危险废物动态“存量清零”等系列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排查涉工业固体废物企业 10.2 万家,立案查处3600多件,最大限度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倾倒行为有效遏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生量和污染风险依然较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生产模式还未根本转变,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4600万吨,电力、钢铁、化工、纺织和造纸等5个行业产生量占76%,而相应减量措施不够有力、效果还不明显。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大,污染问题仍时有发生。

2.回收、利用和处置环节仍有短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体系尚在建设中,与可再生垃圾分拣、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度不够高、统一收运惠及面还不够广。上规模、技术强的回收利用骨干企业数量偏少,分类后的“可回收固废”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渠道还比较狭窄、不够稳固。飞灰、废盐等特定种类危险废物以及废玻璃、废布料等低附加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仍存在明显缺口。部分早年建设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安全和污染风险突出。

3.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完善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制度尚不健全,产生、利用和处置情况的统计不够全面,底数不够清晰。重点行业源头减量的压力传导机制还不够有效,企业主动减量积极性不够高。工业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品认证标准缺失,制约了行业做大做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数字化监管刚刚起步,近50%的产生单位还未联网监控。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迈上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的新征程。在减污降碳协同大格局和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大背景下,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1.高水平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出了新需求。省委作出“努力建设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部署要求,全省上下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高地。作为五大类固废重要组成部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不但要在无害化上规范力行,更要在减量化、资源化上做足文章。2.“无废城市”建设全域深化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基础。“十四五”时期,我省11个市全部入列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力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治理,整体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打造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普惠共享的"无废城市"浙江样板。全省上下抓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措施更实。

3.数字赋能变革重塑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动能。“无废城市在线”数字化应用持续迭代升级,工业固体废物领域联网监控、物联感知、智能预警、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升。《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统一收运、电子联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生产者责任延伸等改革举措固化为法律规定,为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废、科学治废、依法治废、数字治废,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推动高质量打赢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攻坚再升级,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关键路径与政策体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争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先行示范省。

(二)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系统推进。以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运、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系统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把创新作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引擎,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强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源头减量控制,不断打通资源化通道、拓展资源化路径,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数字赋能,变革重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整体智治"理念,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政府主导,多元共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发挥国家级工业园区、头部工业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中有降,利用处置能力富余、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利用处置设施全面升级,低碳利用方式和先进技术装备得以普及,数字化治理覆盖面大幅提升,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跑企业,形成较强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无废”理念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认同,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1678859882189770.png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1.严格项目准入管理。研究制定行业整治、项目准入等相关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等相关技术规范核发排污许可。探索新改扩建项目基于现有利用处置能力以及与现有建设项目的资源耦合立项审批程序。严控产生需填埋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从严把关新建项目环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内容审查和验收。按国家名录限期淘汰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按照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原则,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1 2 3
分享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再利用信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 XxXx (CELVE,报废汽车产链专业服务平台)”的文字、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扫一扫,加关注
我要报废汽车,已有 2070 人填写了报废需求